重大新闻!海马汽车:资产变卖难掩颓势 氢能故事黯然失色

博主:admin admin 2024-06-29 19:38:03 106 0条评论

海马汽车:资产变卖难掩颓势 氢能故事黯然失色

北京 - 2024年6月18日,海马汽车再次向关联方出售资产,获利超2亿元。这一举动不禁让人质疑,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汽车企业,如今为何沦落至此?

海马汽车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。自2017年起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传统车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。海马汽车也未能幸免,销量开始大幅下滑。为了维持经营,海马汽车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来获取现金流。

然而,资产变卖并不能解决海马汽车的根本问题。数据显示,2023年海马汽车的月均销量不足700台,在自主品牌中垫底。究其原因,除了竞争加剧之外,海马汽车的产品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
近年来,海马汽车一直将氢能源汽车视为发展的重点方向。然而,氢能源汽车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,市场规模有限,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。海马汽车在氢能源领域的投入收效甚微,反而拖累了自身的经营。

如今,海马汽车的未来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。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扭转颓势的办法,这家曾经的自主品牌明星恐将就此陨落。

以下是对新闻主题的扩充:

  • 海马汽车的销量下滑不仅受到竞争加剧的影响,也与其自身的产品力不足有关。
  • 海马汽车将氢能源汽车视为发展的重点方向,但收效甚微,反而拖累了自身的经营。
  • 海马汽车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,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扭转颓势的办法,恐将就此陨落。

以下是一些洗稿网络文章的技巧:

  • 改变句子的结构和顺序。
  • 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。
  • 添加新的细节和信息。
  • 调整文章的逻辑和层次。

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:

  • 避免抄袭,要确保文章的内容是原创的。
  • 要注意文章的准确性和真实性。
  • 要保持文章的客观性和中立性。

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。

揭秘“付费内推”乱象:实习机会明码标价,毕业生求职之路暗藏陷阱
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大厂招聘竞争日益激烈,不少毕业生为了镀金或增加就业筹码,纷纷将目光投向“付费内推”服务。然而,在一些机构的包装下,原本旨在帮助求职者的“内推”服务,却逐渐演变为牟取暴利的灰色产业链。

明码标价的“实习机会”

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“付费内推”服务,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。机构宣称,他们拥有大量的大厂内部资源,可以帮助求职者轻松获得心仪的实习或工作机会。

在一家名为“某某求职”的中介机构,记者看到了一份实习岗位列表,其中包括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知名互联网大厂。每个岗位都标注了清晰的价格,从3万元到5万元不等。

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之所以能够提供如此低廉的价格,是因为与大厂内部员工建立了合作关系。这些员工可以利用职权,将求职者的简历推荐给招聘部门,从而提高面试成功率。

“一条龙”服务乱象丛生

为了吸引更多客户,一些中介机构还推出了“一条龙”服务,声称可以帮助求职者从简历修改、面试辅导到入职培训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
然而,记者在实际体验中发现,这些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,甚至存在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。例如,一些机构承诺的“面试辅导”服务,往往只是提供一些网上搜集来的通用面试技巧,并没有针对性地帮助求职者提升面试能力。

乱象背后: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

“付费内推”乱象的背后,既有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因素,也存在着中介机构唯利是图的行为。一些求职者为了快速获得实习或工作机会,不惜花费高额费用;而一些中介机构则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求职者的焦虑心理,牟取不当利益。

此外,相关监管部门对“付费内推”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,也导致了乱象的滋生。目前,针对“付费内推”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,使得一些中介机构能够肆无忌惮地从事违规操作。

加强监管,规范市场

专家指出,“付费内推”乱象不仅侵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招聘秩序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“付费内推”行业的监管,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,严厉打击违规中介机构,净化招聘环境。

同时,求职者也应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,理性看待“付费内推”服务,避免落入陷阱。

The End

发布于:2024-06-29 19:38:03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从发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